徐汇区重点发展产业引导目录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编制《徐汇区重点发展产业引导目录》。目录作为徐汇重点引导和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是现代服务业和四大产业集群等领域引进企业、转化技术、对外合资合作的重要指导,也是制定财税、金融、科技、人才、土地、规划等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承载区、创新经济先导区”为目标,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创新内涵和规模能级,聚焦打造信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创新金融四大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制造业高端智能发展,加快构建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编制依据
(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修订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二)《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2014版)》。
(三)《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三、编制原则
坚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律,注重目录的引导性。
坚持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积极对接国家和上海产业新兴领域,布局未来徐汇产业发展格局,注重目录的长远性和前瞻性。
坚持聚焦区域发展重点。围绕我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发展,把握徐汇产业特色,注重目录的方向性和区域性。
坚持规范产业类别。强化各个产业类别之间的协同度、统一性和公共性,注重目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第二部分 引导目录
一、现代服务业
(一)信息服务
1.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服务,移动计算软件平台,智能交通、物流、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互联网+”创业创新、教育、医疗、智慧社区等应用服务。
2.软件开发。基础软件,高端信息服务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计算机系统,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和控制、节能减排控制等工业软件,虚拟化管理、新一代海量信息智能搜索、数据挖掘、云端融合应用运行支撑平台等云计算软件,区块链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等。
3.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
4.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等。
5.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数据库、在线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
6.数字内容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整合应用的服务。
7.大数据服务。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挖掘,形成的应用服务。
8.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功能研发、设计及服务。
9.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平台,类脑智能、视听觉信息认知计算、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制造、健康医疗、教育、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应用系统。
(二)专业服务
10.企业总部机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或地区性总部。
11.经济法律咨询。规划、投资、工程、会计、审计、财税、律师、公证、法律顾问等。
12.知识产权服务。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异议等代理服务。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分析预警、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维权保护等法律服务。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许可、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基金、运营、托管等商用化服务。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国际化人才培训等咨询和培训服务。
13.检验检测服务。对工业产品、商品、专项技术、成果进行的检测、检验、测试、鉴定等,对产品质量、计量、认证和标准的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等。
14.人力资源服务。职业鉴定、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培训、创业培训、高级人才推荐和国际服务等。
(三)科技研发服务
15.基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研发。
16.研发中心。跨国公司或国内大型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
17.科技专业服务。卫星导航,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测量、勘察、设计,项目策划、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评估等。
18.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服务。
19.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评估、科技鉴证等服务。
20.双创服务。“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和大学科技园等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各类创业辅导服务等。
(四)金融服务
21.金融服务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总部、地区总部型金融机构。
22.金融资产管理。证券经纪、期货经纪、信托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投资基金(FOF母基金、阳光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公募基金)、金融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固定收益类产品、海外资产投资等。
23.科技金融服务。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资产评估、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融资、园区贷、小贷公司等。
24.文化金融服务。文化投资基金、文化融资担保、文化融资租赁、文化小贷、文化信托、文化保险等。
25.金融创新服务。投贷联动、外汇集中运营、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创新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OTO智能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小贷、金融资讯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五)文化创意服务
26.影视传媒。影视制作、放映、影视节目发行,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传播服务。
27.艺术演艺。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体验馆、文化艺术代理等。
28.数字文化。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网络教育等。
29.创新文化服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
30.创意设计及广告会展。工业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黄金珠宝设计、工艺美术品、时尚服饰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营销、虚拟会展等。
31.艺术品保税及展示交易、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展览、艺术品网络交易等。
32.旅游服务。都市旅游、在线旅游、会奖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文化观光、节庆展会等。
33.体育服务。赛事筹备、策划、组织等商务服务,体育经纪代理,特色赛事,体育运动、健身等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体育科研、体育技能培训等。
(六)生命健康服务
34.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治疗、疾病防治、卫生防疫等公共卫生服务。
35.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生物医药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临床研发(CRO)和研究开发外包服务,生物样本库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服务,生物信息数据库建立、维护和发掘利用服务等。
36.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云计算、智能化移动监测,保健、护理机构、老年人养护等健康保健和健康护理服务,医疗与健康的专业咨询,相关卫生与健康的基金会服务等。
(七)现代贸易
37.电子商务。大宗商品贸易平台,消费品交易及生活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商贸流通领域专业配套服务平台。
38.连锁商业品牌代理、管理及总部。
39.贸易经纪与代理。贸易中介代理、商业品牌代理等。
40.拍卖。艺(美)术品、古董、字画等拍卖。
41.商务服务。商业文化活动策划实施、企业品牌形象包装等。
二、先进制造业
(一)电子信息设备
42.通信设备。通信导航定向设备,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通讯导航终端,传感器及节点设备、RFID读写机具/标签、计量和监测终端设备等物联网设备,云存储、云计算、云终端等设备。
43.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电子专用测量仪器等。
44.新型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光电子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等。
45.集成电路。光电混合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数模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封装,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备等。
(二)智能制造
46.智能测控装置。高端装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测量、智能化实验分析等仪器仪表。
47.智能关键部件。精密传动装置、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
48.智能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工业伺服机器人、生活服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备、人工智能及相关应用。
49.智能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及其终端交互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设备、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平台及智能化硬件产品等。
50.增材制造设备(3D打印)。增材制造关键材料、高端增材制造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51.生物制药。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药物、细胞药物、多肽药物等研发及制造。
52.专利到期药物研发及制造。
53.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药研发及制造。
54.微创植(介)入器械制造及生物植入材料。
55.高性能诊断试剂和仪器。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分子诊断、生物芯片、基因检测(体检)、干细胞治疗、液体活检、快速诊断(POCT)等。
56.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急救和临床专用医疗设备。
57.新型医疗设备。移动医疗终端、医疗穿戴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智能化仪器设备。
(四)新材料
58.新型功能材料。金属功能、功能陶瓷、电子功能等新型材料。
59.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合金、新型结构陶瓷、工程塑料等。
60.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61.前沿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微生物降解及改性材料等。
(五)新能源、节能环保
62.太阳能。光伏发电工艺装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等。
63.核能。核电技术和装备、核电技术设备服务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和项目总承包等。
64.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接入系统、智能储能装置及管理系统、智能变压器、分布式能源系统等。
65.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充电技术、充电桩及示范应用。
66.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设计和改造、节能设备(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余热利用、绿色节能建材、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等。
67.环保技术和设备。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后处理,固体废物等垃圾处理,减振降噪,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环保药剂,智能水务,资源循环利用等。

- 2020-08-12
- 2020-04-13
- 2020-03-28
- 2020-03-28
- 2019-12-16
- 2019-12-15
- 2019-11-21
- 2019-10-07
- 2019-07-24
- 2019-02-19